在國際局勢動蕩和國內抗疫形勢嚴峻條件下,中國和世界經濟都比較低迷,只有中國汽車產業的狀況還比較好。今年1至10月,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224.2萬輛和2197.5萬輛,同比分別增長7.9%和4.6%;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548.5萬輛和528.0萬輛,同比均增長1.1倍。但是喜中有憂,對全國乘用車市場頗有研究的崔東樹先生最近撰文指出,十月,全國乘用車庫存372萬輛,庫存59天,已進入風險區間。而且九、十月份的乘用車零售表現出旺季不旺的跡象。對此,筆者有三點思考:
一、全行業要重視這個問題,警惕庫存進一步升高。為了應對疫情造成的經濟低迷,不少地方政府都出臺了促進消費的政策。在這一背景下,汽車庫存還可能進一步升高。
二、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必須以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收入提高為基礎。目前,中國汽車產業的市場主要在國內。只有國民經濟良好發展,運輸市場才能進一步繁榮,商用車市場才能進一步增加。主要作為個人交通工具的乘用車,新市場的進一步拓展,已延伸到中低收入人群。只有中低收入人群收入增加,乘用車市場才能進一步擴大。必須全面貫徹黨中央關于“疫情要防住、經濟要穩住、發展要安全”的要求,中國汽車產業才能夠高質量發展。
三、汽車產品作為大件耐用消費品,市場是有彈性的。這就是說,消費者在對經濟發展信心不足時,可能推后對汽車產品的購買;而在優惠條件明顯時,也可能提前購買。如果生產廠家為了完成今年目標,過份地采取促銷措施,有可能透支市場購買力,使明年的市場更加困難。
由于筆者對于汽車市場銷售工作經歷較少,經驗不足,講的不一定正確,歡迎批評指正。
【作者簡介】
知名汽車產業評論家,清華大學汽車專業研究生、工學碩士。曾任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、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理事長、北汽集團總經理、北京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、北京市人大代表。曾發表過近百篇汽車產業發展評論,F任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、中國汽車芯片產業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