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國總統拜登自上臺以來,糾正了特朗普總統不重視新能源汽車的錯誤,在氣候和能源方面,簽署和頒布了一系列行動命令和方案。涉及新能源汽車的內容包括:增加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,完善充電網絡,加大研發投入,為新能源整車及零件生產提供補貼等等。對此,筆者有三點評論:
一是在新能源汽車發展領域,美國汽車產業的一手好牌被美國政府打得稀爛。正如拜登總統所言,美國當年新能源汽車發展走在世界前列,美國通用汽車的EV-1,A123的鋰離子電池,都屬于世界先進水平。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還是豐田普銳斯混合動力汽車銷售最多的地區。但是由于美國政府政策飄忽不定,一會兒重視電動汽車,一會兒又去轉向氫能源汽車,一會兒又退回到傳統能源汽車。不能“一張藍圖繪到底”,使得美國汽車產業無所適從。造成這種結果的主要原因,部分是由于美國政府官員對于汽車產業技術發展趨勢把握能力弱,更重要的是,美國把汽車產業政策作為政黨斗爭的工具,犧牲了美國汽車產業的利益。特斯拉雖然發展得不錯,但也不是美國政府支持發展的,當初特斯拉的直銷政策在好幾個州都遇到麻煩,官司打到聯邦法院才得以解決。
二是在美國促進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政策包中,包含有“去中國化”的危險因素。美國政府希望促進本土的新能源汽車整車發展,屬于亡羊補牢,猶未為晚。政策中還規定了當地含量,希望借此發展產業鏈,增加產業安全,此舉卻嚴重違背WTO原則。另外,美國政府手中還有一條名為“敏感實體”的大棒,隨時可能打向對美國相關企業有威脅的中國企業。
三是如果美國實現在新能源汽車產業中“去中國化”,將會對美國汽車產業產生實質性傷害。中國目前在動力電池領域已走在世界前列,形成全世界最強大的生產體系,產量占世界一半以上。而且中國還擁有最完整的動力電池產業鏈,是正極材料和負極材料的主要生產國。美國新能源汽車要想“去中國化”,近期內無法實現,如果在遠期可以實現,也會大幅提高美國新能源汽車的成本,嚴重削弱其競爭力。因此說美國的政策并不明智。國際能源署最近的研究表明,2021年,中國電動汽車的銷售加權中位數價格僅比傳統產品高10%,而其他主要市場的平均價格為45~50%。筆者認為,這一差別的主要原因是中國動力電池成本比較低。
近日,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,1至9月,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471.7萬輛和456.7萬輛,全年肯定超過600萬輛,甚至有可能達到700萬輛。由此看來,美國的新能源汽車政策不會對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產生實質性影響,反而有可能對美國汽車產業產生明顯的不利影響。但是,如果國際形勢發展到當初美蘇對立的冷戰狀況,對于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還是有很大不利影響的。所以,中國汽車產業應該加強與世界汽車產業的合作,避免美國某些政客所希望的“去中國化”。在動力電池等有優勢的領域,積極與愿與我們合作的地區合作,支持世界新能源汽車發展,這既是我們的長期利益所在,也是我們應有的“大國擔當”。
【作者簡介】
知名汽車產業評論家,清華大學汽車專業研究生、工學碩士。曾任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、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理事長、北汽集團總經理、北京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、北京市人大代表。曾發表過近百篇汽車產業發展評論,F任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、中國汽車芯片產業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